托育发展走出“北京模式” 多维度实现对婴幼儿照护的“托举”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22-09-02 17:36:48

0-3岁婴幼儿照护问题一直牵动着家长的心。9月1日,北京服贸会“北京国际医学论坛”专题论坛之一——2022年北京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论坛在首钢园举行。论坛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托育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内共拥有520家托育机构。其中,129家已完成备案。和托育机构相对应的是数量庞大的0-3岁婴幼儿。对比托育机构和近三年新生儿数量来看,托育机构少仍是家长面临的最大痛点。由此,在强劲的托育需求之下,托育行业也正逐步探索“北京模式”,包括企业托育、老幼一体化及商业连锁托育,从企业、社区、商业机构多维度实现对婴幼儿照护的“托举”。

半数家庭选择送托

《2022年北京市托育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下有半数家庭会选择将孩子送至托育机构。未送托家庭中,家长也同样存在对送托的需求。调研数据显示,如果让家长重新选择,仅1.8%的家庭表示不会送托,且多数家庭会选择在2-3岁阶段送托。此外,对于未送托家庭来说,增加幼儿园办托、开办更多托育机构仍是他们的主要诉求。其中,74%的家庭希望增加幼儿园办托,63%的家庭希望开办更多的专门托育机构。

在各种托育类型中,全日托是送托家庭选择的主流类型。已送托家庭中,96.1%的家庭选择全日托;半日托占比约3.9%;小时托仅占0.3%。从托育机构性质来看,商业连锁托育机构(或个体户举办)及幼儿园开办的托小班是消费者选择的主要机构类型。

“对于送托家庭来讲,大部分家庭选择2-3岁送托。”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北京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梅红光表示,“这也是目前一个很大问题,托育机构要不要往下延伸,如果不延伸,幼儿园延伸会挤压2岁以上这部分生源,重新做选择,家庭送托年龄将呈现出更低龄状态。”

托育缺口仍待填补

解决托育难题,也是应对生育难题的关键。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之一为各区域每单位托育机构对应的近三年新生儿数量。其中,朝阳区每单位托育机构对应的近三年新生儿数量最少,为550人,其次是西城区、平谷区,每单位机构对应的近三年新生儿数量分别为626人和770人。对应人数最多的大兴区和密云区分别为2542人和2563人。

破解托育供给不足的问题,还需从政策端先发力。2022年,北京市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4.5个托位、其中普惠托位不低于60%的标准,配置完善托育服务设施。

此外,北京目前也正在推进创建示范托育机构。北京商报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2021年北京全市共创建示范机构45家,今年50家新增示范机构创建工作也已启动,预计11月结束。北京市卫健委方面也表示,到2023年,北京要连续创建150家示范托育机构。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卫生健康监察专员王虹表示,目前北京各部门正加强统筹规划,研究出台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1+4”系列政策文件。“从今年秋季开始,在20所3000人以上学生学校开设服务本单位职工的托育机构,幼儿园托班试点扩大到93所,增加托位3000个,重点招收2-3岁婴幼儿,明年开始增量会更多。年底前会有5所市属医院,或自己开办托育机构,或与托育机构合作办托育点。”王虹谈道。

“北京模式”初具雏形

在托育事业的探索上,一条“北京模式”的路径已经初具雏形。从复刻上世纪“托儿所”的企业托育服务,到“一老一幼”两头兼顾的老幼一体化项目,企业和社区都开始参与到对0-3岁婴幼儿的照护中来。

在企业托育服务维度上,以中信资产和稚舍托育的合作为例,中信资产以低于市场出租价格的水平向稚舍托育提供场地,由稚舍独立运营并自负盈亏。并对中信集团内部员工提供优惠价格,收费6999元/月,对非中信集团员工的顾客收费9060元/月。目前,中信集团以及旗下子公司员工的孩子约占该托育中心的60%,其中小月龄孩子偏多。

老幼一体化项目则主要依托社区养老驿站创建,将普惠型社区托育服务作为养老驿站“多渠道一站式服务”的拓展项目,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倡导的“一老一小”协同发展,共同推进1.5公里服务保障圈,有效满足托育、养老需求,并缓解家庭矛盾。具体来看,目前行业内老幼一体化项目所采用的合作模式主要分为综合配套(新建社区功能配给)、共建合营(政府提供免费场地)、第三方服务购买(场地合作)等。

除上述两类较为新颖的托育模式外,商业连锁的托育机构也不容忽视。据了解,商业连锁托育机构也是消费者选择的主要机构类型之一。而在全社会合力之下,未来北京托育事业的发展也将更值得期待。(记者 赵博宇)

关键词: 托育行业 北京服贸会 示范托育机构 一老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