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头昏乏力、小便不通,或是阳气不升的问题,补中益气汤这么化裁-天天热点
来源:文化养生谈     时间:2023-02-16 11:59:38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立的,一个补益中气的方剂,主要用于中焦虚弱,脾虚气陷之证。

但近现代医家对它的运用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其实也就是深入汲取了李东垣自己的思想,然后将补中益气汤进行灵活化裁,从而拓展其使用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

相传,李东垣老了之后,自己有一次生病了,作为一代大家,却觉得自己身体沉重,全身关节也有点酸痛,大便稀溏而小便不利。他在思考,是不是要采用利小便以实大便的治法?


【资料图】

但马上又想到利小便的方药,容易损耗阳气,如果阳气虚衰不能气化,那小便就更加不通了。

于是,李东垣给自己开出的就是升阳的方药,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防风、炙甘草,这些大概就是一些所谓的“风药”,完全没有利小便的意思,主要就是为了温阳化气,从而实现水道自通的目的。

但东垣只吃了一剂,小便就豁基本畅通,大便也不稀溏,全身的酸痛也消失了。

因此,李东垣特意总结,这是因为年老人常见的脾虚下陷,导致湿浊滞留体内,清阳之气不能升举,所以应该选择升阳的风药调治。

李东垣还认为,人到中老年,四五十岁之后,身体的气机原本就升的少降的多。因为二十岁是少阳,三十岁是太阳,四十岁则阴气自半,阴阳升降基本持平,之后则逐渐升少降多了。

这也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从李东垣的思路结合内经的论述看来,中年人对于清阳气机的升提是很值得注意的,日常用药也应该注意培补中气、升提清阳。只要清阳之气能升起来,浊阴之气就会少一点,身体的沉重就会减少。

对于很多中老年问题,甚至包括年轻人的早衰现象,尿频、便溏、头晕、流清鼻涕、腰背发凉酸痛之类,都是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表现,此时采用升阳之法就很合适了。

近代医家结合李东垣的理论,直接就采用补中益气汤去化裁。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当归、甘草。

这里面就有李东垣给自己开出的柴胡、升麻这些风药,还有黄芪、人参的培补中焦元气。针对早衰之类的清阳不升、浊阴冒闷之证,去掉当归,再加入羌活、防风,这两味原本都是祛风胜湿之品,也就是李东垣的“风药”。

这样一化裁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出,新方基本保留了补中益气汤赔补元气的效用,里面的人参、黄芪,就是这个方面。

陈皮健脾理气,白术健脾燥湿,之所以继续保留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化散郁结不消的浊阴之气,大概就是相当于去掉浊阴之气的“本”,让它们成为无根之邪,那样就更容易去除了。

在原方升麻柴胡升提阳气的基础上,再加入羌活防风两味。羌活善走头面而祛风,防风号称风中润药。

两者配伍,原本是一个很好的祛风解表搭配,但祛风解表的内在机理,何尝不是一种升提阳气的结果?

于是,羌活防风配上升麻柴胡,升提清阳之力就更强大,体内的浊阴之气就更容易得到化散。

所以,对于一些现代人年少早衰的亚健康,如果出现小便频数、夜尿频繁、经常头脑昏胀,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大便溏泄,经常嗳腐吞酸之类,单纯的补益——也就是原本的补中益气汤或许未必能取到良效。

主要原因就是升提之力不够,还有当归之类的拖累,如果效仿上面的这个化裁,或许就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小便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