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骨子里的善良和坚韧是我们无畏灾难的基石
来源:工人日报     时间:2023-08-09 08:39:40

近期,京津冀地区遭遇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公众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大损失和威胁。


(资料图)

作为一名河北人,我的记忆里从来没见过如此严重的洪涝灾害;作为一名媒体人,责任驱使我尽快赶往一线。

8月4日,北京灾情稍稳,河北涿州吃急,社交媒体上的相关消息已经铺天盖地。我和同事几人驱车前往,一探究竟。到了涿州,通信开始出现问题,导航地图断断续续,既定路线被水阻断……我们将车停至安全处后,随救援队和专业车辆设备向受灾村庄进发。

行走在涿州刁窝镇,一些地方已四处茫茫。

从硬件上说,现在抗洪的条件比之几十年前肯定强很多,救援设备、物质基础、应急机制,等等,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友爱的传统没有变。洪水无情人有情,在涿州的所见所闻,一个个细节、一句句暖心话语,有力印证了这点。

在刁窝镇,一位年过七旬的农民企业家,他所在的办公楼已被5米左右的洪水包围,但他和几名职工留守在此不肯走,因为大水淹没了企业的牲畜饲养场地,他要等着专业防疫消杀力量到来,避免牲畜死亡给环境带来污染。“缺德事不能干,洪水来了,我养的牲畜如果给大家伙造成危害那不行!”

在刁三村,一位老人指挥着一名司机开铲车来回穿梭,用铲斗搬运人和物资,烈日下的连续作业让年轻的司机有些焦躁。但每当那位老人出面,年轻司机立刻二话不说,安安静静开车。这位老人是该村的村支书,开铲车的司机是他的儿子。父子两人为了守护村民们的平安,一直这样忙碌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涿州告急,各地救援队伍纷纷赶来,河南、安徽、山东、山西……多支救援队携带救援物资深入村庄,在这陌生的地方竭尽全力施救。据悉,这些民间救援队员在灾情严重时,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剩余时间一直在作业。

汪洋中,一只只带有各地救援队标识的小艇,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救援和帮助,更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

“早饭让救援队员先吃!”在当地一家宾馆,服务员面对来就餐的顾客说。一位父亲听后告诉怀里抱着的孩子:“咱们等等,让救援的叔叔先吃,他们是来救人的。”懂事的孩子使劲点头——父子间这段简单的对话正是涿州当地群众对全国救援人员心存感恩的一个缩影。

内敛的中国人不善言辞,涿州群众只能拿出蒸熟的包子、煮熟的鸡蛋往救援人员手里塞,用“先紧着恩人客人”的礼节来表达自己的感谢。这些自发的回馈表达,凝聚着人心,诠释着善意。

在涿州遇见的这些场景,其实我们并不陌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从四川凉山大火到江苏南通风雹灾害……凡人善举并不鲜见,“敬礼娃娃”“给遇难群众孩子哺乳的女警察”“免费驱车送餐的老板”……这些平凡人的善举,汇聚起来的正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人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从天而降的盖世英雄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但一个个平凡人伸出的善意之手无比真实、温暖。毫无疑问,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平凡英雄——你我皆凡人,你我皆可不凡。

汛情还在持续,保卫家园、守护生命的战斗还在持续,各地还面临不少艰巨的任务和考验。在涿州的这些人和事,让我更加意识到,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善良和坚韧,是无畏一切灾难的基石。守望相助,我们一定能共渡难关。

关键词: